近日,一则“母亲私自拆开女儿档案袋封条,女儿看后崩溃大哭”的视频在网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这个事件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个人档案的关注和思考。个人档案在校时称为学生档案,包含了毕业生登记表、成绩单等个人学习材料,入党志愿书等党团材料以及其他可供参考的材料。而毕业后,高校将学生档案转递至就业单位,就业单位在学生档案的基础上增加就业经历等工作材料,形成了人事档案。
个人档案对于毕业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个人档案是用人单位考察和录用人员的重要依据。在用人单位进行人员招聘、选拔的过程中,会根据个人档案中的信息来评估毕业生的学习成绩、综合素质以及个人品行等方面的情况。其次,个人档案也是维护个人权益和福利的重要凭证。无论是工作调动、考研、公务员招考,还是职称评审、考取资格证、工龄认定、社保办理、住房补贴发放、入党和办理退休等,都需要用到个人档案。
个人档案一般存放在学校、人才市场或工作单位等地方。根据相关规定,个人档案属于机密文件,只有拥有档案管理权限的单位才能够将档案拆开查验以及将档案审核密封,没有档案保管权限的单位以及个人是不允许将档案拆封的。因此,如果个人档案的封条被私自拆开,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救。
档案被私拆后的补救措施如下:首先,如果不小心拆掉了档案袋上的封条,需要到相关单位去重贴封条并盖章。然而,对于已经拆开的档案袋进行重贴封条并不容易,需要进行核查,确认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和是否有缺失。如果个人档案是由毕业院校拿出的,那么就需要联系原毕业院校重新对档案进行审核,确认档案材料真实、无涂改,由原毕业院校重新进行密封、盖章,使档案重新具有法律效力。如果审核发现被拆封档案里存在材料丢失,则需要找出具材料的相关单位补办。如果无法补齐原件,则需要相关单位补充出具证明,并进行审核、密封以及盖章。
那么,毕业后的个人档案应该去哪里呢?毕业后,个人档案转递的路径取决于就业情况。根据相关规定,高校要及时将毕业生登记表、成绩单等重要材料归入学生档案,并按规定进行有序的转递。如果毕业生就业于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或定向招生的单位,个人档案应被转递至就业单位或定向单位。如果毕业生就业于非公单位、灵活就业或自主创业,个人档案应被转递至就业创业地或户籍地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其中转递至就业创业地的,还需要提供相关的就业创业信息。对于那些暂未就业的毕业生来说,可以根据本人意愿将个人档案转递至户籍地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或者按规定在高校保留两年。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个人档案是严禁自行携带转递的。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有部分地方和学校存在违规将档案交给本人,让其自行携带的情况。如果个人手中持有档案,应该第一时间联系户籍地人才中心,如实说明情况,或者联系所在单位的人事部门,完善相关手续并及时归档,以保护好自己的个人档案。
综上所述,个人档案对于毕业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个人档案不仅是用人单位考察录用人员的重要依据,也是维护个人权益和福利的重要凭证。个人档案应该由相关单位进行管理和保管,个人不具备将档案私自拆封的权利。如果个人档案被私拆,应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进行修复。毕业后的个人档案应根据就业情况转递至相应的单位或就业创业地,个人不应自行